简介:李想,80后企业家代表人物。曾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现任车和家创始人及CEO。2005年,创建汽车之家网站并带领汽车之家在美国纽约证劵交易所成功上市。2015年7月,李想离开汽车之家创办车和家。
以下是李想在现场的发言内容全文(略有删节):
第一次创业的教训: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真正的创业大概是从18岁开始的,但其实在18岁之前就我就已经开始赚钱了。从高一开始,我就给在各种媒体和杂志写一些科技方面的稿件,其中不乏《计算机世界》这样当时非常有名的杂志。
到了高三,也就是互联网泡沫最厉害的时候,我开始做自己的网站,当时我随便在网站上放一些广告,一个月收入就能有两万多,相比之下,我爸妈他们一个月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两千块钱。
高中毕业以后,我没有上大学,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
我创办的第一个公司叫泡泡网,当时做这个网站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且也能赚钱。但其实我的第一次创业挺坎坷的。当时我工作特别努力,每天基本上工作13、14个小时,而且每件事都力求做得专业。那时候英特尔芯片在进行测试的时候,第一个样品都会给到我们,那时候做出来的芯片级评测报告都是几十页,跟一本说明书一样。
但即便如此,因为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到2004年,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也只能做到第三名。当时我很痛苦,因为我们前面不仅有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个人电脑市场的发展也在那时候接近平稳甚至开始下滑。在市场开始下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努力是没有用的。
在那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们有没有机会在另外一个领域里做到第一名,因为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做老三,因为(做老三)这种体验太痛苦了。
第二次创业:寻找成为第一的机会
在寻找新机会时,我们主要关注三个领域:房地产、旅游、汽车,那这三个领域我们哪个可以做到第一?
旅游行业
我们做了分析,当时在旅游这个领域里做的最好就是携程,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几千人的呼叫中心,还需要一堆人在机场发卡,这事我们不擅长,跟他拼没戏,于是这个被我们放弃了。
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行业当时做的最好的是搜房,全国有几十个分站,有几千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这也不是我们擅长的东西。
汽车行业
我们看到在汽车这个领域,觉得这是个机会。首先,汽车是一种标准产品,比如我在北京买的宝马3系和别的地方买的宝马3系是一样的,管理起来相对简单,适合我们做。其次,在我看来,汽车接下来会产生一个裂变的市场,也就是整个市场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另外,那时候同行都很弱,做汽车网站都做的太差了,竞争对手不强,所以我们决定进入这个市场。
进入这个市场之后,我们就在研究怎么帮助第一次购买汽车的人买到他想要的汽车。我在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做汽车网站之前,大家讲车内空间的时候会告诉你这个坐垫多少厘米,腿部空间多少厘米,特别专业。从我们开始就不这么做了——我们用了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这个车内的空间有几拳,头部空间有几指,这个杯架能放脉动还是放可口可乐……就这样,通过添加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我们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我认为这也是到今天为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汽车之家的根本原因。
在做汽车之家的时候,我变得不那么努力了。原来什么事情我都自己干,但现在我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想赢,关键要在每个领域找到能帮助我们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靠创始人的努力。
渐渐的我自己干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能够帮助我们赢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才战略令汽车之家在过去十年里没有遇到过什么严酷的竞争。到2013年的时候,我带领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网站,无论是市值还是利润还是用户量都无人媲美。
第三次创业:转战智能汽车领域
汽车之家最鼎盛的时期,市值达到了60亿美金。那时候我有了离开的念头,因为我在看到它无力的同时又看到另外核心的机会,就是智能汽车。我第三次的创业就此开启。
我看好智能汽车的原因是在做汽车之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早的接触到所有汽车新的技术和产品,比如我是最早特斯拉的车主,也是最早宝马I系列的车主。我们跑的越靠前,小白鼠做的越早,对智能汽车这个领域了解的程度就越深,机会就越多。这是我看好智能汽车的根本的原因。
当时,我也在思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从什么角度切入这个市场才有机会做到第一?
对于一个刚进入汽车行业的人来说,没有钱,没有管理经验的积累是很难做这个事情的。跟我们最开始预期的一样,大公司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因为做汽车这件事情太辛苦太累。尤其是超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他赚钱比做汽车容易的多。汽车要涉及复杂的生产制造,安全性也会影响企业的品牌。超大型的企业他们会在这个领域里做一些相关的投资。
但我认为无论是这个事情有多复杂,创业终究是从0到1,从1到100的事情。有没有经历过从0到1的过程,是本质的差别。
职业经理人跟创业者竞争PK在美国已经结束了,最后完胜的是创业者。我认为这件事情在中国会同样重演。
判断一个新的创业机会,要看它是卖点能不能颠覆传统
拿智能汽车来讲,我先定义什么是智能汽车,必须包含三个要素,第一电动化,第二车联网,第三自动驾驶。三个要素同时汇集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智能汽车。
电动化的必要性
如今,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电动车有很多问题,但在我看来电动化是必然的趋势。在此声明一下,我讲的电动化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等等。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足以驱使我们去拥抱电动化。我想举一个不太好听的例子,我认为燃油车跟电动车的差别在于,燃油车是随时大小便,随时排放而电动车是集中排放,这种方式可以让污染可以控制在整个发电厂里。
我们现在有很多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然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发展起来,原因是储能技术没有得到发展。电动车会帮着全球储能技术进行高速发展。这个和计算机储存可以做一个类比,很早以前计算机信息存储的方式是磁带机,从个人电脑开始有了硬盘,硬盘的产生驱使整个存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我认为能源也会一步一步发展。未来我们的环境也将变得越来越好。
从法规方面也促使这一点必然成为现实,到2020年的时候政府要求卖出的新车平均排放量要在5公升以内,而5公升以内通过燃油方式的驱动汽车是做不到的。而且电动化如今已经有了很好的先锋,就是特斯拉。
车联网
真正让车联网发生巨大变化的也是外来者。在我看来,中国到今天为止做的最好的车联网汽车是上汽和阿里的荣威RX5。过去车的销量是二八原则,20%卖的是高配置车,80%卖的都是低配置车。但是荣威RX5,80%卖的是大屏高配,20%卖的是中低配置。屏幕造成体验效果好,导致用户买车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认为这只是车联网的开始。车联网可以有效配合移动互联网把我们过去卖一辆车,服务一个车的成本降到10%以内,不用昂贵的再建立4S店了,也没有那么复杂的事情要做。这是车联网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式新发展。
自动驾驶
大家想到自动驾驶会想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很多人不守规则等等。我认为大家把自动驾驶一方面看的太低,另一方面又捧的太高。以前我们渴望拥有一辆汽车以方便生活出行,但如今在北京还有谁希望天天开车的?我们90%的时间在路上堵着,周一到周五堵着,周六周日堵的更厉害。我认为交通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车而是来自于人。虽然我们的车性能越来越好,但交通环境却越来越差。这个问题是靠人的自觉是解决不了,只有自动驾驶能帮助我们。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看待自动驾驶,而不再拿汽车的角度看自动驾驶。过去汽车是六到十年进行一次更新换代。如今不一样,18个月就要做一次彻底的颠覆,汽车行业也进入了摩尔定律。我相信十年之后机器开车比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会更好。机器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交通效率,把事故降低到90%以上,把伤亡率降到最低。
我认为当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真正的智能汽车就产生了。十到十五年,就跟智能手机一样,每个人开的都是智能汽车,这个行业的变化和颠覆最终主场也将会在中国,这就是我对智能汽车行业的预期。